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梵蒂岡城國(拉丁語: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意大利語: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簡稱“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由于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意為“先知之城”。公元4世紀,教皇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圣彼得殉教處建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15~16世紀被改造成圣彼得大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756年法蘭克國王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皇,后在意中部出現了教皇國。1870年意大利統一后,教皇被迫退居梵蒂岡宮。1929年意大利同教皇簽訂《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政教合一的主權國家。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圣不可侵犯。由于圣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均座落于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圣座、或教宗的居所,端看其使用的場合而定。 [2] 雖然梵蒂岡并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意大利語最為常用。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使梵蒂岡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美國、中國、俄羅斯一樣重要的影響力。
梵蒂岡城國(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領土包括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東南的圣彼得廣場外,國界以梵蒂岡古城墻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