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中衛市,簡稱"衛",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寧夏、內蒙古、甘肅三省區交匯處,是黃河中上游第一個自流灌溉市,總面積1.7萬平方千米。中衛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平均海拔1225米,地貌類型分為黃河沖積平原、臺地、沙漠、山地與丘陵五大單元,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受沙漠影響,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中衛市引黃灌區111萬畝,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水產品和設施蔬菜生產基地。截至2016年,中衛市轄沙坡頭區和中寧縣、海原縣兩縣。2016年,中衛市總戶數39.20萬戶,戶籍總人口121.42萬人。2016年,中衛市實現生產總值339.01億元,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9538元,比2015年增長5.9%。中衛市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人居環境建設杰出貢獻獎”,“中國最佳綠色生態城市”,“ 2011年城市榜投資環境最佳城市”,“2012年度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100 強。2016年03月,中衛市成為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單位。2017年12月,獲得“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
截至2016年,中衛市共有A級旅游景區17家,其中AAA級以上4家。沙坡頭位于寧夏中衛市區以西18公里的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被旅游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是全球環保500佳、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國最美麗的五大沙漠之一。騰格里沙漠濕地·金沙島旅游區位于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東南緣,距市區6千米處,距中國5A級景區沙坡頭5千米。項目占地面積22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0000畝,為國家4A景區。寺口風景旅游景區位于寧夏中衛市宣和鎮東南部,以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為主,3A級旅游景區、寧夏十佳誠信景區、中國魅力景區、寧夏攀巖健身基地。景區開發建設了蘇武牧羊漢白玉雕像、寺口大睡佛、云漢天度索橋、峽谷摩崖石刻、云臺棧道、西部攀巖基地等景點,開發區域達15平方千米。北長灘黃河峽谷原生態旅游區位于黃河古道西20千米處。該旅游區黃河兩岸山崖陡直、水中險灘、礁巖出沒,河道時直時曲,流速時緩時急,故有“黃河小三峽”之稱。中衛高廟位于中衛市區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據傳,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筑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筑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兩大景觀之一。石空寺石窟始開鑿于唐代,據史書《隴右金石錄》、《甘肅新通志》記載: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創于唐時,就山行鑿石窟、窟內造像皆唐制”,是唐代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文化宗教基地,1961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石窟寺共有石窟13個,自西向東分別為:焰光洞、萬佛洞、百子觀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無量洞、九間無梁洞、財神洞、藥王洞、娘娘洞、龍王洞、睡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