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基隆市,是臺灣省的“省轄市”,位于臺灣島東北角,臨近省會臺北市,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曾是臺灣省萬商云集的重要港口。全市面積133平方公里,人口388624人(2009年8月)。為臺灣北部重要的國際商港,加上境內島嶼、港灣、山陵兼具,繁華的港都則局促于山海之間。基隆市共分為七個區。即中正區、信義區、仁愛區、中山區、安樂區、暖暖區與七堵區,其中七堵區面積最大,占有全市面積42.38%,仁愛區最小。
基隆文化中心的現址原為小山丘,日本殖民統治時代于山丘上建有“公會堂”,與今日的市政府建筑相鄰;進入民國時代之后,又在同位置上擴建為“中正堂”。1980年代前后,市政府為了建造文化中心建筑,才將這座小山丘夷平。日治之前,這一帶稱“鱟穴仔埔”,有相當數量的“鱟”在此生活,據說天氣變化時,鱟群會離水爬到陸面。基隆內港的東岸與西岸之間本為礁巖密布,最大的兩座,各取名為“鱟公”及“鱟母”以為相配。日本人筑港時將這些礁巖全部炸除,而有了廣闊的港灣。在火車站前的小艇碼頭有游艇提供游覽基隆港的服務,在此還可以搭游艇出外海至基隆嶼一游,從外海遠望整個北海岸。另外在外木山和瑞芳深澳等漁港有海釣船服務,約傍晚時分出海,次日清晨六點回航,可以垂釣一整晚或欣賞海上之夜景。為數眾多的炮臺群,是基隆另一個特殊的景觀。基隆港周邊的炮臺數目居全臺之冠,修筑的時代從清朝到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皆有,環布在港區周邊的丘陵上,依照清代及日治時代的防衛策略而有不同的布局。這些炮臺經過整修,皆已開放讓公眾參觀。